【專案範疇管理】
先前在零基礎專案管理_專案啟動書(專案章程)文章中有提到專案管理的五大過程(戴明循環),這個是掌握專案管理的基礎知識,在專案管理中,有這五個基本的過程組成每個成功專案的架構。
五大過程:啟動=》規劃=》執行=》監控=》結束
與問題小姐共同產出的【零基礎專案管理】輸出至部落格上的這個專案,還在「啟動」階段中,現已完成「蒐集需求」、「專案章程」,
接著持續產出「範疇說明書」
✅1.專案章程:已完成零基礎專案管理_專案啟動書(專案章程)
✅2.蒐集需求:完成了需求矩陣。【專案管理人員培訓課程實踐_蒐集利害關係人需求】
▶️3.定義範疇:產出範疇說明書。
如何定義範疇?
範疇定義的挑戰往往來自:
- 需求的模糊性和快速變化:需求未被充分討論,存在模糊地帶,導致範疇定義含糊。例如:客戶未提供清晰需求時,可能僅訂單化處理,導致利潤不明確或專案失敗。
- 各單位人員本位主義太重:例如:技術本位,沒有客戶導向。例如:業務人員為了訂單未考慮利潤。
- 要求完美:若無明確的時間允許或範圍限制:可能會因過度追求完美(或無目的優化)而浪費資源。故需辨別:一定要、想要、最好有….之定義
- 資源分配不當:各方需求衝突,難以平衡。需優先處理共同目標需求,並對具體需求進行分階段實現。
面對這些困難,專案管理者應積極採用清晰的溝通、變更控制流程和有效的需求優先排序,才能確保範疇定義清楚且具可執行性。
根據 Standish Group 調查結果,專案成功的關鍵因素:
- 高階主管的支持(18%):清楚範疇的高層參與能提供必要資源。
- 使用者/客戶的參與(16%):與客戶確認需求,減少需求偏差。
- 有經驗的專案經理(14%):確保範疇定義和管理過程專業化。
- 明確的商業目標(12%):避免模糊目標導致範疇不清。
- 最小化的專案範疇(10%):控制範疇在必要的範圍內,避免不必要的額外工作。
『若少掉前3項,專案就不易成功。』
範疇說明書是什麼?
範疇說明書是專案管理中的一個核心文件,用於清楚地定義專案的範疇。它描述了專案的目標、成果、邊界和限制,並為團隊和利害關係人提供清晰的期望。
我(依樣畫葫蘆)與問題小姐共同產出專案範疇說明書,清晰界定專案範疇且具體可衡量並減少後續執行中的風險與問題。
也是我們實踐以輸出為目的,將我們所學的專案管理基礎能應用且實踐,這就是我們的今年目標。
全站熱搜